歧视是同志面对的一大挑战,残疾.身心障碍的同志更面对多元交织的歧视,性小众及残疾.身心障碍者双重身份,会带来交叠复杂的或是独特针对性的歧视。
谈到残疾.身心障碍者,讨论经常集中于医疗和照顾的部份,仿佛像所谓生存之外,残疾.身心障碍者便没有其他需求,是个被「去性化」的人——没有性别、也没有性需要。残疾.身心障碍者因着身体或是心智的限制,多由家人长期照顾,未必能有独立生活空间,甚或是没有独处空间,浪漫爱情及性成为难以接近的题目。很多残疾.身心障碍者的家人或照顾者,都不知如何面对他/她们的浪漫爱情及性需要,或会采取责骂、忽略的态度。面对着家人及社会上极大的偏见,令残疾.身心障碍同志比一般的同志更难出柜。
香港早于1995年已通过《残疾歧视条例》, 此条例与LGBT+的权益密不可分,其中爱滋病毒感染/爱滋病患者受到此条例的保障,包括对爱滋病毒感染/爱滋病患言语侮辱或说冒犯笑话、煽动仇恨等都是违法行为。过去最严重的个案有1995年丽晶花园居民就设有爱滋病服务的九龙湾健康中心,对使用者及雇员作出滋扰及中伤,幸而个案最后以庭外和解方式解决。此外,平机会根据此条例可处理跨性别者提出的歧视投诉,据平机会所述,条例其中一个保障范畴,是让跨性别者完成性别确认/性别重置手术后,重新获发只载有其新姓名及已确认性别的更新版本正式文件、证书等。
即使如此,香港的LGBT+社群中亦鲜有关注残疾.身心障碍同志。今年香港同志游行活动的关注议题为「残疾.身心障碍同志」。十分难得地香港有数位聋人同志积极参与,今年大会邀请到其中两位受访,让大家更了解聋人同志的处境。大会更特别邀请到聋人同志NF创作本年度的主题图像。愿更多人可看见与残疾.身心障碍的同志,在同志平权的路上与残疾.身心障碍同志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