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传统以性别二元为主流的社会中,运动比赛现在通常分为男子姐、女子组,似乎是理所当然的。但原来性别议题在体育世界中一直都是争议不断,一百多年前,讨论女性能否参与奥运;近年则激烈辩论怎样定义参赛者的性别。这些讨论都为社会带来反思性别的机会。
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,运动员的性别再一次成为讨论的焦点。然而,现时对于如何定义运动员参赛性别标准,尚未达成全球的共识。更甚的是,在这个讨论中,运动员的性别认同、性别表达、性别特征,往往被扭曲为他们在想竞赛中作弊的手段。
但我们更关注种种性别纷争背后,跨性别运动员受到的压力与偏见。他们的困难早在踏进运动场之前已经开始。当性别友善的更衣室尚未普及,跨性别运动员连更在何处换运动服装也是一个难题。而当他们选择进行荷尔蒙治疗改变身体以符合自身性别认同时,跨性别运动员往往要苦恼这些改变可能影响比赛表现,甚至使他们不再能参与任何正式赛事。他们的性别表达与不符合传统的二元性别时,跨性别运动员更会面临铺天盖地的批评,有人会不问因由地质疑他们的参赛资格,让他们想解释亦百辞莫辩。
当一位跨性别运动员决定忠于自我,以自己认同的性别生活时,这很可能意味着在体育世界中已没有了他们的位置,被迫放弃运动生涯。跨性别运动员对体育项目的热爱与努力,似乎在这场性别争议中被抹杀。
我们更希望社会能够看见跨性别运动员,特别是他们每一位的真实故事,他们在体育运动中付出的汗水与坚持,以及跨性别身份为他们带来的挑战。相信在种种困难中,他们依然奋力训练、参与比赛;他们的故事,他们的勇气与坚持,正正彰显了运动家精神,是体育价值的最佳诠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