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2025 HK Pride KV_FB
hkp_2024_547A3272_Pluto
hkp_2024_DSC01513Lr_stevenwu.cf
hkp_2024_DSCF5796_ancy_photo

香港同志游行2025活动

日期:2025 年 11 月 23 日 (日)

地点:观塘The Wave 8楼

时间: 中午12时至晚上7时

活动内容:彩虹市集

免费入场

今年主题

今年,同志游行活动的主题是爱框不住。

制定一个又一个的框架,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。 我们把世事万物去分门别类,协助我们去了解这个世界。 但这个世界是多元的,不是凭人类的有限智慧,就能框得住世事万物,总是充满着例外。 以为我们的所设的框架就是世界的全部,这就是傲慢与偏见。

当我们把「多数」的东西视为「正常」,于是「少数」就成了「不正常」,正常与否就成了我们理解世界的框架。 但在“正常”的框内,我们不是也可以更细致地再分类出多数与少数吗? 由是观之,所谓的「不正常」也可以是一种「正常」。 有时跳出既有框架去观看世界,我们才可以看见世界的实相。

人类是爱的动物,我们的爱有千差万别,有原生家庭之间的爱,有朋友之间的情,有志同道合者的谊。 即使是情欲之爱,在人类历史长河中,既有异性恋者之爱,也有女女、男男同性恋者之间的爱,亦有跨性别与易服者之爱,而非情欲之爱,就更是数不胜数。 爱可以是任何形状,谁也框不住。

香港同志游行2025活动选择以《爱框不住》为主题,是鼓励每一个人,放下既有的框架,丢弃傲慢与偏见,看见世上形形色色的爱。 让每一种爱都能获得看见、欣赏。 让我们每一个人为爱而骄傲。

主题图像

今年同志游行活动以《爱框不住》为主题。 框架,有时可以帮我们认识世界,有时却反而会令人固步自封。 在人类的历史中,人类就是通过建立和打破框架去发展,去进步。 主题图像中有航天员。 人能飞天吗? 不能。 今日,不同国家也成功派人上太空执行任务了,突破了人类能力的想象框架。

人的本质,是有无限可能的。 只是社会用不同的框架,限制了人对生活的想象,阻止了人对本质的发展。 主题图像中加入了不同的人物,他们可以是不同性别、不同年龄,不同性倾向、不同种族、甚至可以是突破大气层的航天员、跨越生死的天使等等任何不同身份的人。 希望大家可以发挥想象,对号入座,自行定义。 用我们无限的想象力,尽可能看见世界的多元,打破划地为牢的框架。

主题图像中以香港为背景。 宽阔的海港、温暖的公屋大楼、现代的商业大厦,展现出香港多元的面貌,也暗示着香港发展的历程。 由渔船、工业城市,到现代化社会,这正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,突破框架取得的骄人发展成就。 一艘货轮,也提示我们,香港不再是世界与我无关的渔村,而是与国际交流互通的大都会。 寄望我们的香港,能在人权保障上,打破框架,看见多元,䆁放爱,与世界的进步接轨。

画师介绍

连海 Kaden LH

本职工程与Digital(Modelling and AI)方面的顾问,多年来亦热衷于义务参与 LGBTQ+ 表演艺术及平面创作,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协助推动多元价值。

Kaden曾参与爱自由计划舞台剧《童. 恐》及网剧《失恋认领处》, Pridelab Gaming 系列,以及多个Pride活动主题、海报与纪念品设计。 其作品风格以简洁而有力的色彩与形状见称,往往能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深层故事与核心主题。

例如此次作品,Kaden 以米高安哲罗经典壁画《创造亚当》为灵感,既保留原作的背景元素,又重新融入了新时代与多元的视角,借此表达旧有一套再也框不住爱的精神。

Instagram: @kadenlh

彩虹大使

待定

关注议题:同性伴侣身后事

Highlight of the year 2025

不论性别、不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,当决定认真开展一段关系时,谁不想以一生一世为目标? 没有人会以分手作为恋爱的目标。

日式电影喜欢用「以结婚为前提的交往」这对白来营造浪漫锺情的气氛,可惜香港的同性伴侣之间,不单不能以结婚为前提跟伴侣交往,就连类似民事结合的「替代框架」也被否决。 这不只是浪漫气氛的问题,更是生活保障的现实问题。

生离死别是人生最大的痛苦,面对至亲挚爱的离世,除了忍受丧亲之痛,还要处理很多很现实的程序与工作,像是领取逝者的遗体、安排葬礼、申请入殓撒灰等手续,此外还要处理逝者的财产安排。 如果一对伴侣,能获得法律认同,凭一纸公文就能处理所有程序。

若两人关系得不到法律的认可,该如何核实两人之间的伴侣关系? 像遗产继承,若伴侣身分不获法律承认,即使未亡人手执伴侣遗嘱,也可能要面对麻烦复杂的争讼。

而死亡,往往是突如其来。 有多少人会在甜蜜恋爱时,在粉红泡泡中就计划生死相隔的安排? 异性恋配偶可以在浪漫婚礼中自动得到法律的保障,同性伴侣却要在忧虑中艰苦地相恋相爱。

除了生死大事以外,一对恋人决定认真开展一段关系,过共同的生活,在生时也会面对很多困难。 在病危时,伴侣有没有探视、作医疗决定的权力呢? 可不可以捐赠器官给对方呢? 在晚年生活,假如是基层市民,同性恋人是否也可以共享医疗券呢? 若一方在囚,是否可以享有亲属的额外探视权呢?

两人想共同居住时,能不能一同申请公屋、居屋? 能不能以伴侣身份共同申请,受惠于港人首次置业计划等的房屋政策呢?

伴侣身份不获承认,会带来生活许多繁琐的困扰与艰难。

一项政策隶属于一个部门,不同的部门可能又有不同的要求。 同性伴侣关系得不到替代框架的方式以承认其伴侣的关系。 单以行政措施保障他们的权利,往往会令同性伴侣在行使权利时碰上额外的行政阻难。 不过,这些保障,该有的还是应该推行。 而制订替代框架亦是保护同性伴侣隐私的必要一步。

2025年香港同志游行活动以同性伴侣身后事为关注议题,希望社会由死至生,明白性小众社群的权利需要。

爱不分性别,保障不应有别。 让我们一起为平等而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