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傳統以性別二元為主流的社會中,運動比賽現在通常分為男子姐、女子組,似乎是理所當然的。但原來性別議題在體育世界中一直都是爭議不斷,一百多年前,討論女性能否參與奧運;近年則激烈辯論怎樣定義參賽者的性別。這些討論都為社會帶來反思性別的機會。
在今年的巴黎奧運會上,運動員的性別再一次成為討論的焦點。然而,現時對於如何定義運動員參賽性別標準,尚未達成全球的共識。更甚的是,在這個討論中,運動員的性別認同、性別表達、性別特徵,往往被扭曲為他們在想競賽中作弊的手段。
但我們更關注種種性別紛爭背後,跨性別運動員受到的壓力與偏見。他們的困難早在踏進運動場之前已經開始。當性別友善的更衣室尚未普及,跨性別運動員連更在何處換運動服裝也是一個難題。而當他們選擇進行荷爾蒙治療改變身體以符合自身性別認同時,跨性別運動員往往要苦惱這些改變可能影響比賽表現,甚至使他們不再能參與任何正式賽事。他們的性別表達與不符合傳統的二元性別時,跨性別運動員更會面臨舖天蓋地的批評,有人會不問因由地質疑他們的參賽資格,讓他們想解釋亦百辭莫辯。
當一位跨性別運動員決定忠於自我,以自己認同的性別生活時,這很可能意味著在體育世界中已沒有了他們的位置,被迫放棄運動生涯。跨性別運動員對體育項目的熱愛與努力,似乎在這場性別爭議中被抹殺。
我們更希望社會能夠看見跨性別運動員,特別是他們每一位的真實故事,他們在體育運動中付出的汗水與堅持,以及跨性別身份為他們帶來的挑戰。相信在種種困難中,他們依然奮力訓練、參與比賽;他們的故事,他們的勇氣與堅持,正正彰顯了運動家精神,是體育價值的最佳詮釋。